各教研室:
为积极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促进智能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提前孵育打造一批优质“数智课程”,启动2025年医学影像学院数智课程建设立项申报工作,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指导思想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以人工智能赋能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建设一批适应数字化转型的数字课程、知识图谱课程、人工智能+课程、产教融合课程等数智课程,提升人才培养质量。
二、立项范围
申报课程应为纳入学院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并设置学分的课程,在申报建设前至少经过2个学期或2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产教融合课程暂不要求)。
1. 已经获省级、校级一流本科课程的课程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持续开展数智课程建设。
2. 已经上线的在线课程(包括MOOC和SPOC)课程可以在原来的基础上升级建设。
三、申报条件
1.课程负责人及团队成员具有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师德师风良好,近5年无严重教学事故,在课程的建设过程中能够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2.数字课程、知识图谱课程以及人工智能+课程的课程负责人须由本院在职教师担任,产教融合课程的课程负责人可由具有企业背景或有近三年行业企业工程实践经历、具有高级职称的“双师型”教师或产业教授担任。
3.课程资源的知识产权清晰明确,不侵犯第三方权益。
四、建设内容及要求
数智课程建设项目主要包括:数字课程、知识图谱课程、人工智能+课程以及产教融合课程。
(一)建设内容
1.数字课程
(1)需要完整的教学内容,包括线上视频资源,一门课程应建设至少30-50个小视频以及与主题相关的混合式教学设计、多媒体教学课件等。
(2)每个视频时长为5~10分钟为宜,一个视频针对1-2个知识点。视频质量要求图像稳定、构图合理、镜头运用恰当、录制声音清晰。视频片头应显示标题、作者和学校名称,主要教学环节有字幕提示。
2.知识图谱课程
(1)课程知识图谱的建设需要与专业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相匹配,建设完整的知识图谱一般包含能力图谱、问题图谱、知识图谱和教学资源等维度。
(2)按照课程知识图谱的相关要求,梳理课程中的知识点,每个知识点包含知识点画像、知识点学习路径、知识点详细信息等,将课程已积累的慕课视频库、教材、课堂实录、课件库、案例库、习题库等各类教学资料结构化、碎片化关联至每个知识点,促进各类资源的高效应用。
(3)课程知识图谱可以具体、直观地呈现每门课程内、以及不同课程之间的知识点逻辑结构关系和教学语义关系,通过知识点之间的关系可开展课程知识的探索与漫游,提供学生知识点学习画像和学习路径。
3.人工智能+课程
人工智能+课程(智慧课程)重点突出人工智能赋能教学模式创新,教学从“师生交互”向“师/生/机”深度交互转变。将人工智能元素全面融入本科教育教学全过程,通过大模型、大数据及虚拟技术等对教学设计与教学内容、教学场景与教学资源、教学模式与学习方式、学情分析与教学评价等进行改革创新,开展AI生成式精准资源推送和追踪反馈,全方位提升课程教学质量,为学生提供更加灵活、个性化的学习体验。建设内容主要包括:
(1)建设完整的课程图谱以及数字化教学内容(其内容应包括线上课程和知识图谱课程的内容);
(2)探索人工智能技术在课程教学中的应用,包括更加快速、准确地匹配学习资源,基于学习者的行为数据提供个性化、精准化的效果反馈和路径推荐,实现高效自适应学习等。
4.产教融合课程
结合新兴产业、国家急需紧缺学科专业设置,与企业、行业建立紧密联系和合作模式,面向产业需求深化教学内容与课程体系改革,以学科前沿、产业和技术最新发展成果更新教学内容,主要培养大学生在真实的场景下发现问题并探索解决方案的实践应用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校企合作是产教融合的核心内容,旨在通过学校和企业的合作,搭建学生实践平台,扩大就业创业、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推进经济转型升级和实现科技创新。
(1)明确课程目标定位。课程目标符合学校定位并适应经济发展、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的需要,具有可量化的学习成果,能够体现对人才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的支撑;
(2)加快课程内容更新。坚持立德树人,紧扣产业技术发展与应用的主流和前沿,及时将科学研究新进展、实践应用新经验、社会需求新变化融入课程教学内容,将真实研发成果转化为课程教学项目或案例,合理分配高校、行业企业内容。其中,实践课时比重不少于30%;
(3)强化教学方法创新。课程教学过程基于产教协同共同实施,促进真实场景下的真学真做,重构师生、教学关系,重塑课程教学新形态,将理论学习、知识转化、能力培养有机贯穿于课程整体教学中。鼓励以真实项目(案例)为载体,开展案例式教学、项目化教学和任务式教学等实践驱动的新型教学方式方法,支持在行业企业真实场景下开展实践教学环节。开展线上课程资源建设,积累数字化教学资源与数字教材,鼓励产教深度融合开发建设数字课程;
(4)推进课程团队建设。做到专兼结合、结构合理,常态化开展课程建设、集体备课、听课评课等教学研讨活动;
(5)改进考核评价方式,开展形成性评价改革,坚持过程性评价,突出实践性成果,促进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以报告、作品、方案等为载体的团队式、小组化考核。
(二)建设要求
1.数智课程建设项目建设周期为1.5年,原则上应于2026年9月之前应用于本学院课程。具体建设要求如下:
(1)数字课程应满足数字教材出版的要求(建设好各知识点的教学视频、PPT课件及图片视频素材),在学校指定的平台上线并在校内开展不少于1期的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发表教改论文1~2篇。
(2)知识图谱课程应形成知识图谱教学应用案例2~3个;发表教改论文1~2篇。
(3)人工智能+课程应提供完整的教学大纲、教案及课堂教学设计,建立在线课程中的AI教学知识库需形成完整的课堂实录(课堂中体现AI教学辅助的实际应用);发表教改论文1~2篇。
(4)产教融合课程应提供完整的教学大纲、教案及课堂教学设计,制作企业真实项目教学案例1~2个,校企合作的知识点教学微视频1~2个;发表教改论文1~2篇。
2.保证数智课程中的MOOC、教材、虚拟仿真实验项目、作业、测试等数字资源资源均无政治性、科学性错误及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问题。重视版权和知识产权问题,构建课程内容所使用的图片、音视频等素材应注明出处。使用的地图须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测绘法》、《地图审核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
五、申报安排
(一)申报流程
1课程负责人向学院提交申报书及最近一学期的课程大纲。
2学院组织专家评审,公示评审结果。
3.学院每学期开展中期检查,重点检查立项课程中数字资源建设、课堂应用等情况。
4.学院将组织系列专题培训、交流分享,指导团队开展数智课程建设。
(二)政策及经费支持
学院将重点孵育5~8门,每门给予一定的经费支持;获批立项孵育的课程,在2025年年底须完成60%的进度和经费审核。
(三)材料报送
教研室将教师申报汇总表、申报书及课程大纲电子版打包提交给20550058@qq.com,提交申报书纸质版一份。
截止时间:2025年4月18日
联系电话:医学影像学教学办 汤老师 0516-83262161
附件:
1.徐州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数智课程建设申报书
2.徐州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院数智课程建设申报汇总表